電子煙代工,2019年的新風口?
2018年7月,一名女子在北京地鐵內吞云吐霧,被乘客勸阻后揚起手中的電子煙怒懟:這是煙嗎?沒文化。
當時,因為沒有相關明文規定,地鐵保安面對這沒有火但有煙霧的電子設備也摸不著頭腦,地鐵公司表示,電子煙也不能抽,但沒執法權,他們也只能言語上制止。
一時間,關于電子煙“是不是煙”、“禁與不禁”起了爭議。爭議之際,更讓一些人看到了機會。
全世界95%的電子煙產自中國,其中又以深圳為主要基地。目前掛牌新三板的電子煙相關公司共5家,其中3家位于深圳,另兩家則在與深圳相鄰的廣東。
但因為監管空白等原因,目前還沒有電子煙品牌在國內市場做大做強,更多是走外銷。
創業者相繼出現,資本相繼出手,時隔5個月,電子煙成為了大熱門。想想看,煙民億萬,利稅萬億,只要花心思做好產品,切一小塊“蛋糕”,那就是幾十億、百億、千億的盤子……
只是這個“蛋糕”真的好切嗎?
電子煙市場究竟有多大?
2018年的最后一天,港交所宣布中國煙草子公司中煙國際擬在香港上市。這一消息的宣布及招股書的發布,眾人得以窺得這萬億巨鱷的一角。
2018年,中國煙草行業實現了11556億元的工商稅利,同比增長3.69%;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同比增長3.37%。
這是個萬億級的大市場,然而人口的增長放緩及健康意識的興起,導致煙草行業的增速變緩。
數據來源:國家煙草專賣局
與此同時,電子煙行業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不少人堅信,電子煙比傳統煙草危害大減,是完美替代品。
2010年,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約60億元人民幣,到了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了600-700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1%,預測2020年后,美國市場的電子煙銷售額將達89億美元,全球市場規模320.11億美元。
電子煙市場迅速擴張,在此過程中,傳統煙草巨頭也早已開始了布局。2017年,菲莫國際、英美煙草、日本煙草、帝國煙草四家跨國煙草企業占據了除中國以外市場70%的份額,2013年起便開始通過收購或自主研發進入電子煙市場。
電子煙,2019年的新風口?
2018年12月26日,美國煙草巨頭奧馳亞集團斥資128億美元收購電子煙初創公司JUUL Labs35%的股份,使得JUUL Labs的估值上升至380億美元。并且,JUUL Labs的1500名員工可以從奧馳亞集團獲得價值20億美元的獎金,平均每人約130萬美元,大概是900萬人民幣。
外界再次驚訝于電子煙行業的暴利。
針對這起收購,有分析稱,電子煙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像奧馳亞這樣的香煙公司也要尋找一種既能減少香煙使用又能為公司未來考慮的方法,這一舉動,無疑告訴全世界,卷煙市場在未來依然存在,但真正的主力會是電子煙。
國外電子煙正瘋狂蠶食傳統煙草市場份額,而電子煙在國內仍屬小眾消費,僅占全球市場的5%。
但就是這5%的消費市場貢獻了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產量,其中又以深圳為主要基地,電子煙行業在深圳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僅深圳一1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里,據說就有超500家電子煙生產商。這些工廠大多為國際煙草巨頭代工。
有人戲謔道,這些代工廠每年賺回上億外匯同時,像當年鴉片輸入中國一樣,將十幾億支尼古丁霧化器輸入西方……
可以說,除中國外,全世界都在吸“深圳的電子煙”。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煙民數量已超美國2倍,但電子煙滲透率僅為1%,而美國為13%。電子煙在中國誕生10多年一直未能擴張本土市場,如今這片土地又掀起了電子煙創業潮。
2019年初以來,WeMedia董事長李巖、同道大叔董事長章晉源、軍武次位面創始人曾航、視覺志創始人沙小皮、極果創始人劉鵬、米客思創始人任義、中金匯財投資創始人張大峰等五大新媒體創始人,聯合跨界推出自主品牌電子煙,名為“靈犀LINX”。
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和前黃太吉創始人赫暢攜手打造減害電子霧化煙,近日在朋友圈發文“創業再出發,需要你的力挺”,宣布YOOZ電子煙開啟現貨發售。僅憑借朋友圈營銷,短短24小時之內,YOOZ電子煙銷售500萬元!
還有羅永浩的老搭檔,錘子科技的1號員工朱蕭木,前些日子也被老羅親口宣布從事電子煙領域的創業了。
一時間電子煙火了。
同類文章排行
- 輕工行業:電子煙,擋不住的趨勢!
- 電子煙行業政策分析:監管趨嚴導致行業門檻提升 利好行業龍頭
- 電子煙代工,2019年的新風口?
- 2018年全球電子煙消費市場份額,90%在歐美國家,中國竟不到10%!
- 傳統煙草公司加速布局電子煙市場